三藏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72章 进北峰(第1页)

在呼噜声四起时,殊不知一行五人已经混淆视线悄然奔赴北峰了。

这还要多亏了巫老入山前村民们的那场聚会。

当然,这世上哪有那么巧的事?还不是凭着年柏霄的三寸不烂之舌外加一口稍显蹩脚的中文?

在白天的“踩点”环节中,陈叶洲、陆南深和年柏霄可谓是各司其职。陈叶洲成功地摸出了今晚天问,陆南深去了田婶子家,而年柏霄跟陆南深“分道扬镳”后并不是立马回了住处,而是溜溜达达故作漫无目的地去了徐衍家。

当时徐衍正在院子里做木马,别看是个读书人,可木马雕得活灵活现。亲戚家的孩子要出生了,是送给孩子的礼物。

年柏霄一副闲聊状进了院子,像极了顺便路过,因此也没引起盯梢者的怀疑,而当时盯梢的主力都在陆南深那边。

徐衍见客人上门挺热情,说什么都要请年柏霄进屋喝茶,被年柏霄婉拒了,说就是路过,聊两句就撤了,要他继续做木马,他正好学习学习。

两人就在院子里闲聊,看上去并不是个值得盯梢者警惕的画面。

由木马玩具过渡到天问,年柏霄问徐衍,是不是谁家有新生儿也可以在天问这一环节祈愿?

徐衍哈哈笑,给他纠正说,天问主要是天启,要是为新生儿祈福的话都是在岁祭前两天。

年柏霄这种半吊子文化是最好的,哪怕信口开河也能被视为不知者不罪。于是他就提到了天启,说无意中听说很久以前梅棠村出现过一次大灾难,好像也跟天启有关。

又故作不解地问徐衍,难道真有天启吗?

年柏霄的这番可不是一时兴起的闲聊,在三人出发之前就已经制定了缜密的计划,其中年柏霄的这招叫做:借力打力。

徐衍是梅棠村中最有学识的人,那品格在村中人认为也是最高的,所以梅棠村中自认为德性和品位还不错的人都会在午后来找徐衍喝茶聊天。

可以说徐衍家每天午后都不缺有上门的村民,而这些人又是表达意愿最强烈的,这种状态雷打不动,包括今天下午。

年柏霄提到梅棠村从前大劫难的话题后就全身而退,纯纯主打个不经意撩拨了就走。

果然徐衍忧心忡忡,午后跟上门喝茶的村民们聊起曾经的天启。

这才有了之后的村民聚会。

而村民在散的空挡,杭司、方笙和陈叶洲早就混入人群避开了盯梢者的耳目。

陆南深和年柏霄垫后,故作凑热闹,实则是让田管婶那些人误以为所有人还在屋子里。

他俩手长脚长,后出发也能跟得上进程。

手机在确定没信号之后就关了,保留电量,眼下是能用上。那一声声呼噜录得轻重缓急很是用心,加上天寒地冻,田管婶他们也不可能守上一晚,所以足够用了。

在进山的人选上五人原本是要分开的,陈叶洲和陆南深进山,其他三人留在梅棠村。但杭司不放心,坚决要随之前往。

年柏霄和方笙也不是能在村子里安心待着的主儿,也不同意留下,万一进山遇上什么情况也能有个照应。

后来陆南深一想,一旦他们进山被发现,那年柏霄和方笙在梅棠村的处境肯定很危险,倒不如就一起了,患难与共。

陆南深和年柏霄是后来追上陈叶洲他们仨的,当时他仨在北峰的入口等着,一路上依旧大雪,海拔高,入山后风也大了不少。

北峰陡峭,远远看着就是高耸入云的,越是离近就越是震撼,连绵于风雪之中,像极了蛰伏在黑暗里的巨兽。

热门小说推荐
鬼夫难缠

鬼夫难缠

一串玉石手链,意外的将我和他紧紧的纠缠在一起。从此以后,我就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挖坟斗小鬼周游在各种牛鬼蛇神之中。不仅如此,我还成了那位爷的保姆丫鬟兼暖床的工具。可素,我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大好青年,怎么可能就屈服在那阎王爷的淫威之下?就在我要卷铺盖卷儿跑路的时候,却被一双白白嫩嫩的小手给抱住了腿麻麻,你要去哪儿?黑白无常和牛头马面,更是齐刷刷的喊着嫂子。怎么看我都看掉进一个早就准备好的大坑。我只能流下了两条宽面条泪...

田间宠妻日常:带着空间混七零

田间宠妻日常:带着空间混七零

现代女孩赵芳儿一朝穿越到七十年代,什么?吃不饱,睡不好,买个东西要钱还要票,连出门都要介绍信?!幸好空间在手,钱票?古董?全跑不了,再迎娶一个高富帅,嗯谁说穿越不好?明明这日子美的不得了...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汉灵帝西园租官,要不要租?租!当然租!因为只要恰好租到灵帝驾崩前的最后一个任期,就等于直接租房租成了房东!租官租成了诸侯!所以,匡扶汉室怎么能只靠埋头苦战...

死亡招待所

死亡招待所

新交了个漂亮的女朋友,她居然自称小骚?正常人谁会给孩子起这种名字?看她前凸后翘一张范爷似的狐狸脸,叫什么其实不重要。何况她特别开放,交往没多久便拉着我去招待所,说要给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哇哈哈,女人半夜拉男人进招待所还能有啥惊喜?准备好全套装备,今晚我就要开副本拿下她一血!没想到这荒僻的招待所中,只有惊悚和恐怖。...

太古狂魔

太古狂魔

一名身缠七彩恶龙肩扛古老石棺的白发青年,仰望高高在上的诸天至尊万古道祖,淡淡道诸位,我说我这石棺葬过天,你们信么?...

大明从慎重开始

大明从慎重开始

弘治十一年,弘治中兴正由兴盛走向衰落,贤臣们年衰致仕,内阁三人渐渐老去,弘治皇帝励精图治,也无法将大明推向更高的太平盛世。此时,京城西北角的破旧院落中,一个书生正翻阅着史料,检查这个大明和穿越前那个,是否严丝合缝。...